精彩小说尽在墨海文苑!手机版

墨海文苑 > > 女子的命运阿莲大兰完整免费小说_热门小说阅读女子的命运阿莲大兰

女子的命运阿莲大兰完整免费小说_热门小说阅读女子的命运阿莲大兰

开始之初 著

其它小说完结

《女子的命运》火爆上线啦!这本书耐看情感真挚,作者“开始之初”的原创精品作,阿莲大兰主人公,精彩内容选节:作品讲述的是:大福出生被新生母亲送人,阿莲妈妈收养后,尽心的把大福养育成一个善良的人,大福在嫁人后,软弱的大福在婚姻里受尽委屈和苦楚,直到妈妈去世后,大福心智长熟,也开始反击这段痛苦的婚姻,最终带着两个女儿净身出户后的逆袭人生。

主角:阿莲,大兰   更新:2025-10-09 17:47:5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和以往的每一天一样,到了一个村里。

走到一家门口去敲门,开门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人,能给口吃的吗?

阿莲娘端着碗怯生生的开口。

男人看了眼阿莲娘,侧身又看了眼阿莲,开门让他们进院子,饭还没做好,等一会,男人开口。

不一会厨房有了香油的味道,香的飘到了整个小院。

很快两碗香油葱花面条端到了,阿莲和阿莲娘面前。

这是阿莲娘带阿莲离家这么久,第一次吃了一顿热腾的饭,这顿饭吃的阿莲娘红了眼眶。

男人了解了,母女的处镜后,开口道:家里有兄弟西个,我是家里老大,父亲早逝。

母亲前几年也不在了。

为了帮衬家里三个弟弟就把自己的婚事耽误了,先如今三个兄弟也都己成家。

大妹子咱俩都是苦命人呀,如果你不嫌弃不如留下来咱俩搭个火过日子,你可愿意。

阿莲娘看着这个说话实诚的男人,又看看整洁干净的家,点了点头。

第二天一大早男人买了烟酒喜糖,阿莲娘做了一桌子菜,请同门的长辈简单的吃了个饭,这个婚算是礼成。

这个村叫赵家村,阿莲有了新的姓氏;叫赵阿莲,在这里阿莲结束了流浪的生活,也终于有机会背着书包去了学堂。

在后来阿莲有了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叫赵连邦。

娘和爹都是勤快人,日子算不上富裕,也算知足。

阿莲家的日子和大多数平常人家的日子一样,日出而耕日落而归。

阿莲在这份安逸中渐渐长大,转眼阿莲十五岁了。

这几年盛行外出贩卖商品挣钱,村里的华哥,昌东叔,文化大伯…这几年都没少挣,看他们盖的新房就知道。

阿莲也想出去挣钱,帮家里盖新房子,和爹娘商量了许久,十五岁这年阿莲跟着华哥.华嫂子,开始了第一次远行。

于阿莲想象中不同,不是去人流多的地方。

而是去了交通不太通的村庄。

每到一个村里,华哥会找一个显眼处坐下,把要卖的小商品,味精.十三乡.勺子.刀.碗.老鼠药十几种…没错,看起来一点都不搭的商品混在一块卖。

华哥,坐在摊位前等着需要的人光顾。

阿莲跟着华嫂带着这些货去一家一家的敲住户的门跑着卖。

晚上他们回到借宿的农户家里。

吃完饭,三个人把货品重新归整好,准备回屋睡觉时阿莲开口道:华哥,今天给嫂子也学的差不多了,要不明天我和嫂子分开,一个从西边,一个从东边开始,让我练练试试。

那敢情好,华哥笑眯眯道。

此日,阿莲背着准备好的货品,学着昨日华嫂的样子,像模像样的一家一家的去敲门。

就这样分工明确的三个人,效果事半工倍,老早就把村子户户摸完,提早收摊。

他们带的货一般可以在外面卖两三个月,就要回家添一次货去下一个地方。

阿莲第一次出门,虽能吃的了苦,跟着也卖了不少货,却是没有钱分的,这是规矩。

华哥夫妇只需要管阿莲吃住。

生意做的好,挣着钱了,回来时会帮着阿莲买张车票。

当初华哥也是这样跟着村里的长辈这样跑出来的。

胆大心细的阿莲学的很快勤快又能吃苦,第二次出去时华哥就给阿莲分了钱的。

就这样断断续续,阿莲又同村里的其他合伙去了一些别的地方,卖一些别的货品。

每到一处看到新奇的,自己家乡没有的,阿莲总会买回家带给爹娘和弟弟。

每次回家阿莲备完货,留个路费,把剩下的钱都交给娘攒着,阿莲的心想,自己在外多跑跑,爹娘在家又不闲着,三个人挣钱,总能像文化叔他们那样盖几间青砖瓦房十五六岁,当地很多女孩子都开始相亲了,十七八岁嫁人是正常的,只是阿莲给娘说在等两年。

娘怎么会不懂阿莲的心事,想在帮家里多挣两年钱。

十八岁的阿莲也迎来了自己的大日子,村里的大伯.大娘.叔叔.婶婶,开始给阿莲介绍对象。

陆陆续续见过几个之后,爹娘看上了,李家村,李二狗的二儿子。

理由是一家人都是老实本分的,能好好过日子。

这个老实本分是阿莲娘打听出来的。

在那个媒妁之言,父母之命的年代,阿莲二十岁嫁给了这个总共没说过几句话的男人。

出嫁那天,阿莲坐在一辆套着驴的马车上。

马车上还有西床被子,两个包袱,一个包袱里是几件相样的衣服,另一包袱几双鞋子。

另一个车上坐着几个来送亲的,一个脸盆,两条毛巾,一个镜子。

被这几个送亲的一个个端在手里。

这是阿莲出嫁时的陪嫁。

中午开席,娘家来的人,和婆家人一块吃个饭,这场婚事就算合法,两人正式成为夫妻(那个时候人们还没有领结婚证的意识)公婆.两个小姑子.大哥.大嫂.小侄子,阿莲看着满满堂堂的一家人,又看看紧凑的几间房,多一个落脚的地方都难找。

阿莲回门时像爹娘提起这件事,人多屋少全家挤在一起实在难捱。

阿莲爹听了:指着门前盖房剩下的砖头说,你回去问问你公爹有没有多余的空地,能盖个两三间房就行。

我把这门前的砖收拾收拾,缺多少在买些,指定能把房子给你盖起来。

阿莲回到婆家,当紧的把这件事和公爹讲。

“村头的菜地倒是可以盖个几间房”,阿莲公爹开口道。

宅基地找好一切商量妥贴。

阿莲爹带着弟弟连邦打头,浩洁荡荡的一群人,昌东叔,华哥,文化伯,一人拉着一车砖头,招摇的过几个村,一个上午方圆十里都知道了,李村的李二狗,刚过门的二媳妇娘家人来给盖新房了,让人好不羡慕。

说干就干,当天就开工了,搬砖的,和泥的,建地基的,一块空地进进出出的人好不热闹。

忙忙碌碌小一个月,青砖,青瓦的三间主屋建好了,剩下的砖贴着主屋墙角,又砌了间小灶房,矮是矮了点,烧火做饭,也是够了。

房子收拾干净,阿莲夫妇就搬过来住了,阿莲虽然和公婆他们分开住,家是没分的。

一大家子吃喝干活还在一块。

日子虽然清苦,好在一家人还算和睦。

在春耕秋收,秋种夏收中,慢慢度过。

和阿莲同时期结婚的,有的孩子己出生有的在肚子里怀着,只有阿莲毫无动静,刚开始还能安慰自己,多少岁当母亲是命定的。

又过了两年,大嫂的三胎都出生了,身边的也都是三个,两个的,抱着牵着,只有阿莲肚子依旧没有动静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资讯推荐